实习基地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基地和支撑条件,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衡量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的连续性、继承性、开创性,现编制管理学院国土资源系2014—2016年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学院实习基地建设现状,以学校和学院“十二五”建设目标为指导,面向农林业生产一线以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培养具备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改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把实习基地建设成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懂经营、善管理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制定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5、《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
6、《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3]9号)
7、新疆农业大学实验室与基地管理处《关于编制2014-2016年实习基地建设规划的通知》(2013年18号)
8、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
9、新疆农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10、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三、实习基地现状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实践环节,长期以来扎实推进实习基地建设。自新的管理学院成立以来,在学院领导的支持和直接领导下,2013年国土资源管理系分别与精河县国土资源局、塔城市国土资源局、奎屯市国土资源局、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达坂城镇政府等新建立了5个实习基地,签署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这些实习基地主要面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与依托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密切合作。(附表)
附表管理学院国土资源管理系教学实习基地情况统计表
序号 | 实习基地名称 | 建立时间 | 面向主要专业 | 是否挂牌 | 有无协议 | 甲方 代表 | 甲方 联系人 | 乙方 代表 | 乙方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1 | 精河县国土资源局 | 2013.4.7 | 土地资源管理 | 是 | 有 | 蒲春玲 | 孟梅 | 靳汇海 | 张恒 |
|
2 | 塔城市国土资源局 | 2013.4.27 | 土地资源管理 | 是 | 有 | 蒲春玲 | 孟梅 | 黄厚平 | 张鹏 | 18999758397 |
3 | 奎屯市国土资源局 | 2013.5.13 | 土地资源管理 | 是 | 有 | 蒲春玲 | 王承武 | 罗永革 | 沈晶 | 0992-3258510 |
5 | 乌市达坂城区达坂城镇政府 | 2013.6.4 | 土地资源管理 | 是 | 有 | 蒲春玲 | 孟梅 | 祁肖瑜 | 冶军 | 18999962051 |
四、建设目标
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遥感、测绘、计算机制图、3S技术、数据库建立、数据分析与评价、规划编制等的基本技能,能从事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地政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监察、城乡建设、土地评估、土地储备、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等工作,以及在城市、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等领域从事工作,具有较宽广的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1、力争每年新增建设一个实习基地,到2016年达到建成10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基地。
2、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支持资金等资金支持,采购和专业密切相关的仪器设备、软件,建成区内先进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验平台,达到能够承担本专业课程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毕业实习和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而且能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3、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5名以上能够熟练指导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完成实习、实验的各民族优秀教师队伍。
五、建设思路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包括固定挂牌的实习基地和分散的实习基地。挂牌的实习基地建设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学院的科技、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加强与基地单位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合作,与实习基地一起研究建立、健全实习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院和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发展。
分散的实习基地包括全疆各地的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所、建设局、规划局、不动产评估公司、测绘公司、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等。分散实习基地接纳学生进行自主实习,完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六、建设措施
1.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依托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等项目,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和学校的各项支持政策,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室仪器和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机会,承担社会各类专业培训任务,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提供坚实的软硬件基础条件。
2.探索实习基地建设改革,依托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层次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
探索实习基地建设改革,鼓励依托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力争建设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重点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3.加强实习环节的管理
加强对各类实习教学环节的过程监控,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稳定。做好与实习基地负责人联系工作和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规范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实习质量与实习效果。
4.以学科竞赛为平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构建教务部门统筹协调,系牵头、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运作机制,组建学科竞赛赛前辅导班,探索学科竞赛与实验室开放项目有效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建立学以致用的思维方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实习指导优秀教师队伍
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加强教师培训,以中青年教师和教学团队为重点,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促进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完善学院、系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机制,聘请一批生产、科研、管理一线专家做兼职教师,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七、效果评价
1、建立实习基地的动态跟踪管理措施和办法,确保实习基地有效发挥作用。
2、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实习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各位教师的积极性,综合考核实习基地的建设效果。
3、选取科学的量化指标,有效评价实习基地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