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社区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
根据新疆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旨在培养具有公共管理意识和公共服务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厚、知识宽、结构优、素质高、能力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党政机关、各类社会保障部门、社会团体、基层组织和社区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保障实务、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1)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合理完善的职业知识结构;(2)熟练掌握社区管理实务的各种技能与技巧、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方法,能够设计、执行、评估社区服务方案,领导、组织、协调、寻求社会资源的整合与问题的解决;(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能;(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熟健全的人格以及善于沟通,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的能力。
学制和修业年限:学制4年
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额定学分:
本专业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70,其中必修课学分为84,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学分为10,专业类任意选修课学分为18,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为(不含必修课程实验学分)33,公共选修课学分为8,综合教育课程17学分。
课程分类学时学分统计
课程分类学时学分统计表
课程 项 类别 目 | 必修课 | 选修课 | 合计 | |||||
公共课 | 普通 基础课 | 专业 基础课 | 专业课 | 专业限 选课 | 专业 选修课 | 公共 选修课 | ||
学时 | 514 | 208 | 308 | 364 | 172 | 300 | 160 | 2026 |
最低额定学分 | 33 | 11 | 19 | 21 | 10 | 18 | 8 | 120 |
课程比例(%) | 25.37% | 10.27% | 15.20% | 17.97% | 8.49% | 14.81% | 7.90% | 100.00% |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类别 | 课程 编号 | 实践教学环节 类别 | 内 容 | 周数 | 学分 | 学期 | 地点 | 备 注 |
243168 | 专业实习 | 社区服务与社会调查 | 16周 | 16 | 6、7 | 校外 | 7.1-10.31 | |
800004 | 专业文献综述 | 专业文献综述 | 2 | 1 | 7 | 校内 | ||
239189 | 毕业实习 | 毕业实习 | 8 | 8 | 8 | 校外 | ||
239188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答辩 | 8 | 8 | 8 | 校内 | ||
合计 | 33 | |||||||
必修课程实验总学时 | 7 | 学分已记入相应必修课程 |
必修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 分 | 其中:实验 | 学期 | 备注 | |
学时 | 学分 | ||||||
公 共 课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0 | 2 | 1 | |||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 40 | 3 | 2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42 | 3 | 2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66 | 6 | 4 | ||||
体育(3) | 28 | 1.5 | 3 | ||||
体育(4) | 34 | 1.5 | 4 | ||||
高等数学Ⅰ(1) | 56 | 2.5 | 1 | ||||
高等数学Ⅰ(2) | 70 | 3.5 | 2 | ||||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 74 | 5 | 34 | 2 | 1 | ||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 74 | 5 | 34 | 2 | 2 | ||
普通基础课 | 管理学原理 | 52 | 3 | 1 | |||
经济学 | 34 | 2 | 1 | ||||
会计学原理 | 52 | 3 | 3 | ||||
统计学原理及社会统计学 | 52 | 3 | 3 |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汉语Ⅰ | 60 | 3.5 | | 1 | ||
专业汉语Ⅱ | 60 | 3.5 | 2 | ||||
公共管理学 | 52 | 3 | 3 | ||||
公共经济学 | 34 | 2 | 2 | ||||
公共政策学 | 52 | 2 | 4 | ||||
行政管理学 | 34 | 2 | 3 | ||||
公共关系学 | 34 | 2 | 4 | ||||
专业课 | 社会学概论 | 52 | 3 | 4 | |||
社会工作概论 | 52 | 3 | 5 | ||||
社会心理学 | 52 | 3 | 5 | ||||
社会保障学 | 52 | 3 | 6 | ||||
社区管理 | 52 | 3 | 14 | 1 | 3 | ||
社会政策 | 52 | 3 | 4 |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 52 | 3 | 14 | 1 | 3 | ||
专业限定选修课 | 社会工作实务 | 52 | 3 | 14 | 1 | 5 | |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 52 | 3 | 5 |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专题 | 34 | 2 | 6 | ||||
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专题 | 34 | 2 | 6 | ||||
任意 选修课 | 公文写作与文秘 | 20 | 2 | 6 |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40 | 2 | 6 | ||||
婚姻家庭法与继承法 | 40 | 2 | 6 | ||||
经济法 | 40 | 2 | 6 | ||||
演讲与口才 | 34 | 2 | 6 | ||||
社区工作案例评析 | 34 | 2 | 5 | ||||
新疆历史文化与民俗 | 34 | 2 | 5 | ||||
科技论文写作 | 20 | 2 | 7 | ||||
专业文献检索 | 10 | 0 | 7 | ||||
专业文献综述撰写方法 | 10 | 1 | 7 | ||||
公共选修课应修学分 | 160 | 8 |
综合教育课程安排
综合教育课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周数 学时 | 学分 | 时间 安排 (学期) | 开课单位 | 备 注 | ||
综合教育课程 | 思想政治活动 | 800005 | 入学教育 | 0.5周 | 0.5 | 1 | 学生工作处、各教学单位 | 必修 | |
800001 | 军事训练、军事与国防教育 | 2.5周 | 1 | 1 | 校内 | 必修 | |||
800002 | 劳动 | 公益劳动 | 1周 | 2 | 1、2 | 校内 | 必修 | ||
支农劳动 | 3周 | 3 | 校外 | 必修 | |||||
800003 | 大学生社会实践(含社会志愿者工作) | 3周 | 1 | 校团委组织 | 必修 | ||||
843006 | 形势与政策教育一 | 8学时 | 1 | 1 | 思政部、学生处组织实施 | 必修 | |||
843007 | 形势与政策教育二 | 48学时 | 1 | 4 | |||||
800006 | 职业生涯规划 | 20学时 | 1 | 2-5- | 教务处、学生处组织实施 | 必修 | |||
800008 | 就业创业指导 | 20学时 | 1 | 6-7 | 教务处、学生处组织实施 | 必修 | |||
800007 | 毕业教育与鉴定 | 1周 | 0.5 | 8 | 学生工作处、各教学单位 | 必 修 | |||
合计 | 9 | ||||||||
综合素质培养活动 | 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含校级)各类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文体竞赛,参加学校和有关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支农劳动获奖,参加自治区和国家组织的各类公共考试,职业资格与技能认证考核,阅读学校推荐的课外书目、学术论文,以及听取学术报告与专题讲座等,取得成绩者,由学校认可并记载在学生学习档案中学分,要求至少应取得8个学分(其中非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至少2学分),详细要求按照《新疆农业大学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办法》执行。 |
其它说明:近年自治区专门在各高校培训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本校相关师资的名单在招生就业处,缺少师资的学院可与他们联系。
各学期教学工作量分配
学期教学工作量分配表
学期 | 课堂教学 (总学时) | 实践教学 | 实际教学周 | 教学周平均学时 | |
学时 | 周数 | ||||
1 | 326 | 34 | 17 | 19 | |
2 | 321 | 34 | 17 | 19 | |
3 | 268 | 14 | 13 | 21 | |
4 | 334 | 17 | 20 | ||
5 | 276 | 28 | 17 | 16 | |
6 | 294 | 120天 | 在第6学期末至7学期开始有16周的专业实习(7.1-10.31) | 15 | 19 |
7 | 40 | 8 | 5 | ||
8 | 0 | ||||
合计 | 1866+160(公选课) | 104 |